首页 - 汽车图片 > 购买汽车

购买汽车

发布于:2024-09-23 17:11:57 作者:jason 阅读:121

购买汽车与购买

文:小雨

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,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3月底,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.02亿辆,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.07亿辆,占机动车总量的%。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到4.87亿人。其中,汽车驾驶员数量为4.5亿,占驾驶员总数的%。

对于现在的汽车市场,有两种车供大家选择,一种是新车,一种是二手车。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选择新车的人数居多,选择二手车的人数相对较少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简单的买下一辆车。

尤其是前十年,汽车绝对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到的交通工具。当时国内汽车发展并不充分,所以大量从国外进口汽车,价格也比较贵。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来说,既然很难买到全新的车,为什么不能买二手车呢?

购买汽车与购买

所以那时候二手车市场一度如火如荼,甚至有一段时间,二手车市场的销量远远大于新车市场。即使很多消费者觉得买二手车的驾驶体验不够好,但毕竟对价格也无能为力。

当然也有一些车主买车不是为了所谓的驾驶体验,或者是为了出行方便,而是为了面子,也就是虚荣心。一般三年以上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三分之一,所以选择二手豪车比较合适。二手车商把自己的车从原车主手中拿走,然后卖给其他消费者,这也有很大的区别。

然而现在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尤其是今年,根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《中国二手车经理人指数"》显示,5月份二手车经理人指数,为37.7%,排名在门槛以下。从销售数据来看,前五五个月,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仅为1万辆,同比下降%。

据悉,自3月份以来,二手车市场交易量已连续三个月大幅下降。其中,4月份成交量同比下降近三成,5月份同比下降近两成。有从业者说:以前生意好的时候,一个月能卖出四五十辆车。现在,他们一个月最多能卖出10多辆车。为了让二手车流通,他们甚至赚几千块去卖。

为什么人们不愿意买二手车?

首先,和疫情有很大关系。

一方面,疫情因素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低下。此外,由于多地疫情反复,防疫政策对二手车跨区域流通影响很大。据悉,由于很多地区的疫情,二手车的销售基本不能流向外地。在本地消费不起来,外地流动不起来的情况下,二手车市场自然生意惨淡。而且这两年新车行业都不好,更别说二手车了。

其次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,

国家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。相比之下,购买新能源汽车往往更划算。特别是随着油价的上涨,燃油车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,新能源车的优势逐渐明显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新能源。

官方数据显示,截至3月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万辆,占汽车总量的2.90%。其中纯电动汽车1万辆,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%。一季度,新注册,注册的新能源汽车达到111万辆,占新注册注册汽车总量的%,同比增加64.4万辆,增长%,增速较快。但是二手车市场新能源车很少,即使有也没人想买。基本上电池消耗很大。

另外,事故车和翻新车很难区分。

相比新车市场购买汽车,二手车市场更深入。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,他们害怕购买事故车和翻新车。往往这些车仅仅从外观上是无法区分的,因为所有的二手车都会进行翻新,消除之前事故的一切痕迹。

可以翻新的旧车和事故车,外观都是新的,里面很多零件很可能存在老化损坏的问题。这种翻新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。即使因为这个没有生命安全问题,最后买回来也可能经常需要修理,花费几千或者几万。如果你增加一些钱,你可以买一辆新车。为什么要买二手车?

尤其是车小白,如果不了解汽车,是不敢买二手车的。可能在二手车开始兴起的时候,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行情,但是现在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几年,很多人因为买二手车而被坑,这也让很多人对二手车望而却步。

最后,时代也决定了行业的发展。

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,很多人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以前人们还在纠结是买新车还是二手车,现在人们在思考买一辆车还是两辆车。

总的来说,二手车市场的低迷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。二手市场基本很难回到巅峰状态。想要改变销售状况,只有整顿行业内部的乱象,或许还有提升的空间。

全年最佳买车时期到来 有需要买车的抓住机会哦

除长安汽车集团外,包括一汽集团、SAIC集团、广汽集团、东风汽车集团、北汽集团、奇瑞集团在内的乘用车品牌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补贴,其中奇瑞汽车、捷途汽车、兴途汽车的部分车型,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别克的部分车型,SAIC荣威的部分车型,SAIC名爵的部分车型,SAIC大通、北汽越野、一汽、东风日产、东风标致的部分车型。

所谓免购置税,就是在国家补贴50%的基础上,车企再补贴剩下的50%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车企的购置税免税政策是有限制的,部分政策在6月底或7月结束。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,最后两个月也是全年买车的最佳时机。如果粗略算一笔账,在购置税减半的基础上,加上车企和地方政府的补贴,消费者现在买车基本可以省下几万元。

以一辆10-15万元的燃油车为参考,需要缴纳的购置税在8800元左右。购置税减半后,消费者只需支付4400-6600元。加上部分乘用车公司推出的“免购置税”政策和车价补贴,消费者基本可以比6月1日前省下1万元。再拿一款15-30万元的车型做参考,要交的购置税大概是人民币-。购置税减半后,消费者只需支付6600元-。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补贴下,现在也是抄底买车的最好时机。

但需要防范的一些问题是,在购置税减半的基础上,部分车企的终端优惠可能会被收回。一方面降低购置税,一方面降低车价优惠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最终落地价格并没有下降。而且我们都知道,不同于直营模式,传统4S门店的实际价格优惠还是不透明的,所以这个时候,为了避免套路,我们还是建议你货比三家。

问题二:受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,哪些车型值得入手?

红姐:

10万元以内的车可以参考逸动PLUS、北京、吉利帝豪l,无论从市场口碑、产品更年轻化的设计、更有质感的内饰来看,这三款车型都能满足市场用户的一个基本需求,国产车在配置应用上一直都很“打滚”。10万元以内的SUV可以参考,比如欧尚X5、哈弗,基本可以满足用户对空间、配置、动力的多重诉求,整体实用。

10-15万元SUV细分市场其实是自主品牌的领地,比如长安汽车,第二代CS55PLUS,UNI-T,长城汽车的哈弗H6,哈弗野兽,吉利汽车的博越,岳斌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老面孔,跟着大部队走是对的。10-15万元之间的车市大部分还是合资品牌,比如轩逸,朗逸等等。当然,如果你不想跟随主流,而是想要更高的配置和可玩性,更个性化的颜值,其实可以看看自主品牌的UNI-V、影豹、吉利星锐等车型。当然,合资品牌中也有更多个性化的车型,比如造型、思域等。

15-25万元区间主要是合资品牌b级车的天下。除了凯美瑞、雅阁、天籁这三个日系兄弟,还可以看看已经上市的新一代蒙迪欧,以及BBA的入门产品宝马1系。SUV方面,除了本田CR-V、房融RAV4、郝颖这样的老面孔,还可以看看星月L、长安UNI-K、坦克300、第二代传祺GS8等国产品牌,它们在产品力上更胜一筹。

抬头看看25万以上的车型,虽然购置税减半,但有个前提条件是不超过30万(不含增值税),但官方指导价一般都包含增值税。扣除增值税后,这就意味着33.9万元以内的车型你其实可以看了。那么从25万元到33.9万元,这个范围就比较宽了。除了一些比较高级的合资品牌,还可以看看传统的BBA车型,比如车市上的宝马3系、奥迪A4L、奔驰c级,还有红旗H9这样的高端国产车。除了2.0T版本的汉兰达和皇冠房鹿,还可以看看奔驰GLB,宝马X3等等。

所以33.9万元范围内,选择还是比较丰富的。但还是那句话,“只买对的,不买贵的”。

问题三:选择非常丰富,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。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车市有可能从6月份开始迎来强劲复苏?

红姐:

在真金白银补贴的刺激下,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,主机厂生产逐渐恢复,国内汽车市场将进入逐步复苏阶段。受疫情影响,今年上半年豪华车市场和合资品牌损失惨重。6月份以来,随着产销供应的改善,这部分市场的需求很可能会加速释放。而且除了50%的购置税补贴,车企还提高了补贴额度,推出补贴政策。此外,一些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不同的措施来刺激汽车消费。在国家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,车市回暖是必然趋势。

基于购置税补贴的政策,此前协会预测2022年1900万辆的成绩将由2100万辆改变。相比之前约200万辆的增幅,2021年将实现正增长。毕竟600亿的购置税补贴其实更多的是针对燃油车市场。虽然燃油车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趋势,但从规模来看,仍是汽车销售的主要来源。

而且下半年还有三个大型国际车展。原计划4月份举行的北京车展已经正式延期,预计下半年举行,借助成都车展和广州车展。因此,如果下半年疫情稳定,车市有望恢复增长。

但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对于车企来说

说,尽管回暖趋势已成定局,但是仍有挑战。一方面,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大幅度缓解,现如今部分4S店的客流正在逐步恢复,但是生产端仍然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,上海地区作为全国汽车制造的核心枢纽,目前仍然还未实现清零,而且仍然还有部分零星疫情,如果提车时间过久,很有可能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,从而导致用户延期提车或者直接退车的情况发生。

另一方面,乌克兰危机风险外溢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挑战仍存,国内面临稳就业、稳物价、稳增长的新挑战。虽然有购置税补贴,但是油价却也成为了老百姓们思虑的一道门槛,随着现如今车企逐渐布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新能源很有可能分流同级别燃油车。再者,今年来除了互联网产业,汽车产业中也爆发过裁员潮,就业环境的动荡也很有可能加深消费者的谨慎心理,影响消费意愿。

所以,要想真正做到企稳回暖,最重要的还是稳油价,稳就业。

发布于:重庆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相关文章

评论

发表评论